单质硅型硅溶胶是以单质硅(硅粉)为原料,在碱性催化剂(如氢氧化钠)作用下与水反应生成的水合硅酸胶体溶液,经浓缩、纯化后得到的高纯度纳米二氧化硅分散液。
原料与反应原理
以单质硅粉(纯度≥99%)为硅源,在65-90℃下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,生成水合硅酸(Na₂SiO₃·nH₂O),再通过解胶、浓缩得到硅溶胶。反应式为:
后续通过离子交换或酸中和去除钠离子,形成纯硅溶胶。
关键特性
环保性
相比离子交换法(产生含钠废水),单质硅法无有毒副产物,符合绿色化学趋势。其生产周期缩短30%,能耗降低20%,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。
性能可控性
成本效益
尽管原料成本略高于水玻璃法,但单质硅法产品纯度高、附加值高,在市场(如电子抛光液)中毛利率可达50%以上,远超普通硅溶胶(20%-30%)。
复合功能化
通过溶胶-凝胶法与金属有机框架(MOFs)、石墨烯等材料复合,开发具有催化、导电、磁性等多功能的硅溶胶,拓展在能源存储、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。
绿色制备工艺
研发无酸/碱消耗的清洁生产技术,如利用微波辅助加热缩短反应时间,或采用膜分离技术回收钠离子,实现零排放。
智能化控制
引入在线监测系统(如粒径分析仪、pH传感器),实时反馈反应参数,优化生产稳定性,将产品批次差异率控制在±5%以内。
全球硅溶胶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的25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40亿美元,年复合增长率达9.8%。其中,单质硅型硅溶胶因性能优势,在市场占比将从目前的35%提升至50%,尤其在半导体抛光、新能源电池等领域需求激增。中国作为全球大生产国(占比超40%),正通过技术升级(如超临界干燥法)抢占市场份额,预计2025年产品出口量将增长200%。
东莞市惠和永晟纳米科技有限公司©Copyright 2020 粤ICP备20027489号 技术支持:东莞网站建设